肩负使命,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
——开年走访驻村第一书记报道节选如下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毗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属于遗址保护区,村内散落着多处遗址点,同样面临着严格的文物前置审批要求,许多村民要建房却犯了难。
村民金大伯住房窄小破旧,向村里申请异地新建房屋,便因为区域可能存在文物遗址“卡了壳”。新建审批有难度,村民需求很迫切,怎么办?
“无论在隔壁村非保护区集中安置点建房,还是原址重建,村里一定帮忙做好材料申请和审批代办服务!”驻村第一书记王冠军拿出服务方案。此前,王冠军带上良渚遗址管委会和街道业务人员,还叫上村里的老党员,已经来了好几趟。金大伯被王冠军的真诚打动,选择了原址重建。
为顺利化解建房矛盾,王冠军组织村里党员摸排收集村民需求,提前做好方案设计。“只有了解群众需求和痛点到底在哪里,工作才事半功倍。”王冠军说。
“小孩上学难,老人看病难,需进一步解决”“要丰富文化生活,举办更多文娱活动”……拿着党员们收集到的诉求,王冠军有了思路。
▲王冠军(后排左三)和区委办同事们走访慰问困难户
新港村与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毗邻,王冠军谋划推进“村社联动双强双富”项目,与良渚文化村在党建共治、交通共联、产业共富、民生共享、文化共生等5个领域开展双向合作,带动乡村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不说,更迅速补齐新港公共服务配套的不足。
▲“村社联动、共富未来”对话沙龙
如今的新港村,新落成的住房与环境相得益彰。茶余饭后,隔壁未来社区的老年食堂、村民活动中心、文体设施里,时常看到新港村村民。
“乡村治理宜疏不宜堵,及时化解矛盾、回应诉求,才能让村民过得舒心、安心。”王冠军说。
责任编辑:廖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