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符勤明
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会长
绍兴市奥中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身蓝色笔挺西装,还未开口先是一阵爽朗笑声,符勤明正站在马路边,亲和力十足,挥手招呼我们过去。中纺国际时尚中心是此行采访的目的地,符勤明边走边介绍着轻纺城内的一些纺织企业。符勤明说:“做纺织行业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最要的是要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凭着简单而执着的绍兴手艺人精神,他克服重重苦难,向世界讲述着柯桥的故事。
三代布纺,传承布业情缘
“说起同布纺的缘分,真的是从小就打下这份情了。”符勤明讲述道。符勤明的奶奶是一名裁缝,在那个年代手艺人地位颇高,凭借着一技之长赢得了不少的尊重。从小跟在奶奶身边耳濡目染的符勤明,整日看着奶奶扯布、缝接,转手间一件新衣服就诞生了,这段经历令他对布料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的日子里,符勤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也都从事着布纺生意,虽然辛苦,可在当地也小有名气。父母的影响,也更加深了他对布纺行业的了解。
2002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符勤明,从上海回到家乡附近的杭州萧山机场上班,正赶上了非典疫情大流行。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辞去机场的工作,回到纺织之都绍兴的中国轻纺城。从小结下的布纺情缘,也在这一刻走进现实,符勤明选择了布纺行业。符勤明表示,起初只是跟着父母帮忙,但在这个时期积累了不少的经商知识,对他后期创业帮助很大。在2006年,符勤明投资创办了绍兴市奥中纺织有限公司,从此开启自己的纺织创业道路。
谈话间,他望向身后一个个精美的纺织摆件,兴致勃勃的介绍起来:“这个是纺轮,这个是纱线筒,这个是一架手工织机,那边是一台脚踏缝纫机。”符勤明说:“从这些摆件中也反映出一条纺织业发展的历史道路。在我奶奶的那个时期,很多工序还要依靠手工操作,到了父母那一辈,已经有了缝纫机等诸多的工具,现在都是在工厂车间各种大型生产机器,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在符勤明家中还保留着一台古老的脚踏缝纫机,他想留给子女,方便向他们展示一件衣服生产的手工流程。
用心服务每一位客户
在符勤明身上有着老一辈创业者的吃苦精神,创业初期他经常拿着色卡挂钩去柯桥各大写字楼扫楼跑业务,在国内展会上拎着皮箱四处奔波,到广交会和上海各类纺织展会出入口摆地摊,为跑通香港深水埗布街业务整日废寝忘食。
企业要生存发展,市场销路是重要的活力源泉,作为初创企业的奥中纺织,如何取得市场客户的信任是符勤明亟待解决的问题。几经辗转,他找上业内著名的家居服公司芬腾洽谈合作,后来的芬腾也成为中国家居服首股上市品牌。虽然联系到了芬腾的采购人员,但芬腾采购部经理对奥中纺织能否符合供应商要求依然存疑。为获取到芬腾的优质市场,符勤明当即决定先以打样的形式交由芬腾采购部经理参考,随后在仅收取定金的情况下着手订单生产,交货后根据产品品质决定是否结清后续款项。这意味着一旦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芬腾公司的标准,初起创业的符勤明将面临货物积压的风险。那段时间,符勤明每天守在生产一线监督工序,直到产品成功交付,奥中纺织也和芬腾达成了初步合作,他知道自己终于赢下了芬腾的色织市场。之后的日子里,芬腾的进步也是奥中纺织的成功,相互的合作也一步步深入,为符勤明的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次合作的成功也是他第一次开拓市场的生动实践。符勤明说:“跟客户交流时不要强求一定谈成大单,先让客户放心,一步一步从小单开始,获得客户的信任,慢慢发展至战略合作、紧密型合作伙伴。”在他眼中,想要获得并持续保持良好的信任感,一要有丰厚的实力基础,奥中纺织拥有多份政府及合作伙伴的背书文件;二要以真诚品质打动客户,把好产品质量标准关;关键在于用心服务,用情动人,以此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2006年他只身闯荡迪拜市场和非洲加纳,开拓公司国际市场业务,这些实打实的经验给他后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技术创新谋求发展
符勤明认为,坚持与时俱进,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是持续保证企业发展活力的三件法宝。
传统的纱线需要退纺,速度慢,出错率高,还容易出现起毛起球问题。201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行业新标准之下,面料起球等问题困扰着符勤明,整日守在工厂研发部门。碰巧一场纱线面料展会在柯桥当地举行,抱着试试的心态,符勤明来到会场学习。展会上一项抗皱抗起球的新型物理纺纱技术引起他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符勤明带领团队掌握了这项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完美的解决校服面料问题,且达到国家标准。这次经历给符勤明敲响警钟,他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开始更加关注色织行业的科技前沿动态。
在色织纱纺行业,生产速度一直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同所有的印染企业一样,符勤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符勤明不得不频繁地改进工艺以及寻找合作生产商。在三年的不断探索中,他执着地投入着时间、资金和精力,终于从纱线的纺纱原理、染色原理和制造工艺三个角度改进了传统的纺纱工艺,将排纱速度提升了十倍以上。“普通的面料快返人家要45天能交货,现在我们3天生产一万米,这个是我们的黑科技。”符勤明十分自豪的解释。
出于对国家环保政策的积极响应,以及市场对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材料的实际需求,符勤明在印染原料和低温印染方向也下足了功夫。通过减除盐碱原料染色的方式,从源头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染后废水经过净化处理颜色清亮,高于国家排放标准;常规染色温度在60度到80度,符勤明通过新技术将染色温度降低至45度,相比旧的生产工艺,新技术效果更佳,功耗更低,加快了企业印染流程的生态型、绿色型转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放进企业发展步伐。
联合会大家庭要齐心合力
提及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发展,符勤明脱口而出的话题与孙妙川会长有关。他说:“孙会长是一个极具格局与高度的人,不论在日常的相互合作中,还是联合会的发展管理上,孙会长都以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在符勤明眼中,孙妙川会长虽然出身水墨如画的绍兴水乡,却具有着北方人的大气与慷慨,在他任职联合会会长期间,多次积极推动联合会投身到社会公益项目中,为联合会的良好社会形象做出巨大贡献;此外孙妙川会长还创新性的提出“三地融合”概念,为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活力。
符勤明认为,联合会为会员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优质平台,通过联合会,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经营理念,可以获得更便捷的合作资源。
作为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的执行会长,符勤明见证了这个组织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关于联合会未来向何处去,他认为需要年轻的校友企业家持续接力。在联合会中,一直也很重视对年轻校友企业家的培养,为了给年轻人更多展示的舞台,很多会内的老企业家将一线职位让位给更年轻的校友。符勤明相信在孙妙川会长的带领下,绍兴浙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家人是心底永远的温柔
符勤明爱好广泛,喜欢学习、旅游和交友。2008年他参加了浙江大学总裁班,2015进入浙江大学金融班深造。学无止境,方能勤以致远。2017年符勤明成为浙江量子大学创始学员,并获终身学习学员。当然,最让他牵肠挂肚的还是家人,对他来说,无论创业的道路有多艰辛,家庭总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符勤明在工作上是一个很拼的实干家,经常一头扎进企业,为了赶时间,在高速公路服务站简单休息几十分钟就继续赶路是他的工作常态,十多年下来,汽车轮胎不知换了多少,市场销路也慢慢打开了。对于难以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对于家人一贯的不抱怨和理解支持,让他一直感觉对家人有所亏欠。符勤明平时偶有时间总要帮妻子做做家务,带儿子外出玩耍。谈及儿子的教育问题,符勤明认为言教不如身教。在他眼中,对子女的说教太多只会引起反感,打骂的做法更是不可取,作为父亲更需要从行动上给予子女一种思想上的震撼,让他们在身体力行中接受思想感染。
长久的创业习惯,让符勤明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十分重视提前规划。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电脑桌面,上面罗列着他本月、本周、本日的工作计划,事无巨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我的每一个目标都会标记好时间,每天的末尾还要检查一遍,完成的做标记,未完成的想办法处理。”符勤明介绍道。同时他鼓励年轻人在床头摆一本书,每天睡前看看书,写写笔记,长久以往,整个人的能量都会有所提升。
符勤明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问清自己几个基本问题,他说:“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搞明白这些问题,你的生活就有了目标,你的奋斗就有了动力,你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接下来的三年内,他希望能把企业的中高端市场做到更广的范围,向浙江、向世界讲述好柯桥纺织故事。
作者:吕允富(本网特约撰稿人)实习生 韩放
编辑:廖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