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当代人物网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物访谈
撰 文|廖云新
编 辑|滕 斌
在陈鸣楼的画室里,一幅长达38.6米的绢本长卷正徐徐展开。烟柳画桥、勾栏瓦肆、市井吆喝……画面中跃动着南宋临安城的繁华光影。这是杭州书画家、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陈鸣楼耗费十年心血创作的《南宋皇城图》,一幅以工笔重彩重现宋韵盛景的鸿篇巨制。近日,当代人物网走进陈鸣楼的创作世界,聆听一位当代艺术家如何用笔墨对话八百年前的文明。
陈鸣楼,字才道,号楠溪画室主人,1958年生于浙江永嘉楠溪江畔的岩头陈岙。自幼浸润于山水灵秀之地,他对绘画与文学的热爱早已萌芽。然而,青年时期的他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曾担任科技研发高管,亦是拥有37项发明专利的科技实业家,甚至在环保科技领域成就斐然——他牵头起草的两项国家环保产品标准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陈鸣楼如今还兼任海内外数十家学术机构的荣誉职务,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客座研究员、中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等多项职务在身。然而,在众多的头衔中,他最为珍视的或许还是“书画家”这一身份,骨子里的艺术基因终未沉寂。1996年,他毅然放弃高薪,迁居杭州,开启“与清寒为伴”的艺术生涯。
这种跨界并非偶然。陈鸣楼坦言:“机械制造需要精准与创造力,而艺术同样需要严谨与想象力的交融。”他将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融入绘画,尤其在界画这一美术领域,以几何、建筑学功底破解传统技法难题,成为当代中国界画的扛鼎人物。
“我对南宋的痴迷始于二十年前的一次偶然。”陈鸣楼抚摸着案头泛黄的《咸淳临安志》复印件,目光中透出追忆的光泽,“在杭州图书馆查阅地方文献时,那些关于‘一池山水半城湖’的记载,让我仿佛触摸到了临安城的呼吸。”
为了真实还原南宋皇城的样貌,这位自称“时空考古者”的画家开启了一场近乎偏执的研究之旅。他走访了浙江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杭州市档案馆,甚至通过南宋石刻、陶瓷残片上的纹样推测建筑细节。“最艰难的是考证皇城布局——史书记载零散,而现代遗址又被高楼覆盖。”陈鸣楼说。为此,他翻阅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借助数字建模技术复原了皇城的三维结构,最终在画卷中呈现出太庙、后市、大内等核心区域的精准比例。
走进《南宋皇城图》的细节,会发现陈鸣楼对市井生活的刻画远超宫廷场景。茶坊里蒸腾的热气、脚店门前堆积的货物、勾栏瓦肆中驻足的文人……人物神态各异,衣袂飘动间尽显宋人风雅。“我拒绝把皇城描绘成冰冷的宫殿群,真正的盛世藏在百姓的日常里。”陈鸣楼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这一点。
《南宋皇城图》局部
《南宋皇城图》纵0.5米、横38.6米的绢本工笔长卷,耗时十余载,以56000余人物、37000余牲畜、180余艘船舶,全景再现南宋临安城(今杭州)的盛世风华。画中,岳飞出征前的壮行、皇后观潮的华贵、市井百态的烟火气交织,堪称“一墨绘宋史”的视觉史诗。
为了捕捉这些生动瞬间,他参考了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叙事逻辑,却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采用“移步换景”法将皇城全景分解为多个场景,如同展开一幅立体地图。而在技法上,他糅合了传统工笔的细腻与现代水墨的渲染,人物面部以“开脸”技法精准传神,建筑则以沥粉贴金勾画出飞檐斗拱的立体感。“每一处瓦当、每一片雕花都要经得起放大镜的检验。”
经过十年的艰辛创作,《南宋皇城图》终于问世。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陈鸣楼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南宋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畏。陈鸣楼表示:“这幅画是我心血的结晶,我希望它能够被更多人看到,一起领略南宋的胜景。”
《南宋皇城图》局部
陈鸣楼介绍,《南宋皇城图》采用界画的技术创作而成。界画,以工笔绘制建筑见长,因需精准运用几何与透视法则,自古便是“丹青绝艺”。东晋至今,史载界画大家不足三十人,而陈鸣楼以自学之姿跻身其间,更独创“明楼画派”,将重彩、水墨与写意融于界画,打破“工笔僵化”的窠臼。
他的界画作品中,既有《溪山览胜图》的泼墨山水之磅礴,又有《春日湖山行》百米长卷的工笔细腻。这种“工写结合”的风格,既承袭宋代院体画的严谨,又注入现代美学的灵动,被评价为“淋漓尽致中见文雅,恢弘气象中藏诗意”。
陈鸣楼的艺术抱负远不止于个人成就。他笔下的南宋,是对历史误读的纠偏:“许多人视南宋为‘弱朝’,却忽视其文化、科技、经济的巅峰地位。临安城曾是‘世界大都会’,我要用画笔重现这份辉煌。” 这种使命感,促使他将《南宋皇城图》全球巡展,并计划无偿捐赠国家博物馆,“让历史真正属于人民”。
此外,他撰写的《界画:中华民族脊梁文化》《南宋服饰文化浅析》等百余篇论文,从学术角度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在他看来,“艺术家的笔,应既是审美的载体,更是文明的解码器”。
陈鸣楼的书房悬挂自题诗:“一墨绘宋史,武穆辞早岁。作者心谁知,历史终可见。”十年孤灯下的创作,数十载跨界求索,他以笔墨重构文明记忆,用界画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位艺术家的坚守,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在谈到自己的艺术生涯时,陈鸣楼表示:“艺术在我心中,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一项可以为之坚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对于未来,陈鸣楼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结束时,夕阳透过画室的雕花窗棂,在《南宋皇城图》的金箔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幅凝结着陈鸣楼汗水与智慧的长卷,不仅是对南宋盛世的致敬,更是一曲献给传统文化的当代恋歌。
当代人物网——
用有温度的人物读本
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
给人物留存一份档案
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