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郑剑夫:用艺术唤醒千年古沉木

当代人物网 张凌云
2022-12-16

14e736042c2d4a819af69dd12cd0d84e.jpeg

郑剑夫简介:中国古沉木雕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绍兴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嵊州市古沉木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嵊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顾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木雕博物馆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入选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的《工艺中国、人民眼中的当代百位名家大师》和西泠印社出版的《大国工匠》。

psc (5).jpg

撰文张凌云 大国工匠周刊编辑

编审廖云新 当代人物网总编辑

剡溪风光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极尽清妙,作为贯穿浙东唐诗之路的“黄金水道”,剡溪水中饱含着沉淀了千百年的诗情画意。除了灿烂的文化,剡溪江底还埋藏着另一种历经千年的精华,即大量“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古沉木。郑剑夫先生率先为这些老木料提出了“古沉木”的名称,并开创古沉木雕这一艺术门类,用刻刀还原古沉木的本原之美。

ABUIABACGAAgz_HDkgYo4ZOptwQwlAU4-QE.jpg

机缘巧遇 始创新风

1982年的一天,郑剑夫在剡溪江畔拾到一段黑乎乎的木头,觉得它颜色稀奇,造型独特,便把它带回家,用其中一部分雕刻了一尊《达摩》。该作品古朴精妙,造型与意趣俱佳,还在工艺大展荣获金奖。

psc (1).jpg

这段经历让郑剑夫对那些黑木头有了浓厚的兴趣,给已成为浙派根雕领军人物的郑剑夫带来了全新的作品风貌和艺术风格。他发现,这些特别的古木深埋江河湖海之下,历经成千上万年的冲刷、磨砺,形成“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炭化木”,其质地光洁、细腻,不开裂、不变形、不虫蛀,且有淡淡自然香气,很适宜做雕刻原料。

最初,古沉木雕被笼统划入根雕门类,但在不断雕刻创新后,郑剑夫感悟到“根雕”不能真正体现出古沉木雕的深邃内涵。“相较根雕而言,古沉木雕更有利于生态保护,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郑剑夫介绍,古沉木雕是利用千万年前因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死亡而尚未腐朽的一切木头所雕成的作品的统称,用材沉淀时间较根雕材料更为久远。且古沉木原材料经世难求,其材质碳化特点和因材施艺的创作特点,使得古沉木雕形成神秘内秀、灵动高雅的个性品质。因此,郑剑夫认为应将古沉木雕与传统根雕区分开来。他还成立“郑剑夫古沉木研究所”,出书、拍专题、写论文,大力发扬古沉木雕文化。

ABUIABACGAAgz_HDkgYohO-jATCUBTj7AQ.jpg

木骨丹青 人天同构

古沉木雕刻讲究妙在天趣,巧在神工。“木材的天生巧趣固然重要,从艺者的后天雕琢也同样必不可少。从发现材料到选题立意,从雕刻到成形,从修胚再到外表的特殊处理,制作中的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在四十多年的雕刻生涯里,郑剑夫不断于创新之中感悟着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主张以人的朴素之心与木材的朴素之形“悠然心会”,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着传统中国美学理念,又不拘一格,因材施艺,件件孤品,表达着对自然的探索与追求。

psc (3).jpg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概念被政府重提,也唤起了郑剑夫新一轮的创作构思。经过几年的雕琢,《诗路剡溪》系列山水作品诞生,古代诗人笔下的秀美风光、青山绿水,在郑剑夫先生的刻刀之下鲜活起来。他用剡溪下深藏的古沉木展现剡溪沿岸的山水长卷,更在其中蕴藏诗的意境、画的神韵、匠的功力。在山水古沉木创作中,他讲究多留少雕,巧夺天工,很多地方不施一刀,却可见刀峰如削、飞流三千的自然美景。郑剑夫的创作理念更强调木材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

psc (4).jpg

郑剑夫还尤为擅长人物创作。他的代表作古沉木雕《一百零八将》,选材斟酌再三,雕刻手法多样,开创古沉木雕仿生方法、巧留法、意雕法、组合法等雕刻形式。他前后耗时二十多年才完成的《一百零八将》包含不同的材料肌理,不同的技艺手法,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形神兼备。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评价:“不但是精品,更是极品”。

ABUIABACGAAg0OHDkgYoob-PhQIwlAU4_QE.jpg

作理论专著 传非遗精华

古沉木雕从传统木雕中蜕变而出,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郑剑夫的努力下,嵊州古沉木雕异军突起,在浙江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渐成一个独立体系,显示出超群绝伦的艺术魅力,嵊州也成为古沉木雕最大的集散地。

psc (2).jpg

廖云新 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沉木雕,郑剑夫结合数十年的经验,将古沉木雕艺术系统化、理论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沉木雕》《复活的古沉木》等专著。《中国古沉木雕》还获全国文史资料展一等奖。他还拟撰写《古沉木雕》专著,筹备成立古沉木雕艺术研究院,以推动古沉木雕艺术的传承与提升。

重发现,巧构思,在郑剑夫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艺术踪影:远古的诗意,秀丽的山水,栩栩如生的人物……也看见他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路上,不断领悟自然,运用自然,为古沉木雕注入鲜活的灵魂。

18d4d013e29b4cc495b5fae169baa369.jpg

主要论著:《中国古沉木雕》、《复活的古沉木》、《古沉木雕塑》、《浙江根雕》、《嵊州根雕》;《古沉木与古沉木雕》、《中国古沉木雕的艺术特征》、《略论“原木雕艺”》、《 一百零八将的创作和艺术特色》等。


世界级古沉木雕刻艺术家郑剑夫先生的作品《面壁》,几千年的古木在郑大师的刀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雕刻结构和人物表情设计可谓巧夺天工,花几分钟时间去欣赏,心突然就静了下来……

视频及视频配文:翁传钧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为公益传播,仅为传递正能量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wxy888999@163.com

ABUIABACGAAg5-zFiQYo2P_g_QQwigU40Ac.jpg

w3_副本16.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